中国蓝莓2020年度报告出炉:行业发展迅猛,鲜果外资占比高达10%
February 11, 2021

2月5号,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首发《2020中国蓝莓产业年度报告》,报告根据中国各产区蓝莓产业调研数据,总结了2020年我国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蓝莓的面积和产量现状、全年鲜果价格走势,还分析了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的新特征。

看点1 蓝莓商业化栽培二十载 种植面积和产出发展迅猛

报告指出,我国蓝莓商业化栽培始于 2000年。 截至 2020年底, 面积已经达到6.64万hm²,总产量34.72 万吨,鲜果产量23.47万吨。栽培面积超过4000hm² 以上的省份有7个:贵州(15000hm²)、辽宁(7800hm²)、山东(7333hm²)、四川(6667hm²)、安徽(6667hm²)、云南(5 000hm²)、吉林(4000hm²),总产量超过1万吨以上的省份有9个:贵州(8.5 万吨)、四川(5.0万吨)、安徽(4.0万吨)、辽宁(3.5万吨)、山东(3.3万吨)、云南(3.0万吨)、吉林(1.5 万吨)、湖北(1.1万吨)、江苏(1.0万吨)。

在鲜果产出方面,各产区蓝莓的栽培品种与生产目的不同,鲜果比例差异较大。贵州省以兔眼品种为主,鲜果比例只有30%,四川省和安徽省近几年以加工为目标的'蓝美1号'快速发展,鲜果比例为 60%,山东、辽宁和云南几乎全部为鲜果产出。

看点2  设施栽培助力早熟鲜果的供应

报告分析了国产蓝莓的全年价格走势,呈现出前期价格高,后期逐渐降低的状态。3月初至 4月初处于价格高位阶段,4月初至5月中旬处于较高价位阶段,而5月下旬以后处于较低价位阶段,7月份达到低值。

蓝莓优质早熟鲜果的供应得益于日光温室和冷棚栽培模式的应用,这两种设施栽培模式为当前北方蓝莓的重要种植方式。文中提到,到2020年底,全国日光温室栽培面积2010hm²,产量15185吨。其中,辽宁省位居第一,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3.0%和56.6%;山东省位列第二,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.0%和32.0%。全国冷棚栽培面积705hm²,产量7510吨。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一,产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71.0%和66.6%,辽宁省位居第二,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7.7%和20.0%。

看点3 品种结构得到优化 南北差异大

全国蓝莓栽培品种呈现出南方产区的多品种化,北方产区的优化稳定的状态。近十年来,全球蓝莓育种南高丛育种异常活跃,而北高丛育种滞后。南方产区栽培蓝莓品种涵盖了南高丛、兔眼和北高丛三个品种群。

  • 南高丛品种有奥尼尔、密斯梯、雷格西、绿宝石、珠宝、明星、卡米尔、苏西兰、蓝雨、蓝美1号、天后、法新、云雀、盛世、追雪、布里吉塔、奥扎克兰,以及国外企业种植的L系列和OZ系列。
  • 兔眼品种有灿烂、沃农、顶峰、泰坦、巴尔德温、园蓝、乌达德和粉蓝。
  • 利用高海拔地区北方气候特征种植的北高丛品种有瑞卡、蓝金、蓝丰和 北陆。

北方地区蓝莓品种经过十几年的优化,逐渐稳定成熟。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露地生产的品种为瑞卡、北陆、公爵、醉婆、蓝丰、雷格西和利伯蒂。长白山产区为瑞卡、蓝金、公爵、北陆和醉婆。北方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公爵、蓝丰、雷格西、奥尼尔、绿宝石、薄雾和H5。

 

看点4 新型产业特征

报告中分析道,2020年有超过25家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蓝莓规模化种植生产,跨国企业在我国的蓝莓鲜果市场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1%快速提高到10%。

国外种植企业规模化种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鲜果市场为目标,使用企业自有的专利品种和高效益的基质栽培技术进行生产。基质栽培在国内也成为一个新型的种植方式,具有生长快、种植一年即可丰产、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、利于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省力化等优势。同时基质栽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例如对种植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,肥料消耗量大,其应用和发展将面临一定的挑战。

另一方面,加工专用型品种的应用与生产也成为新的产业特征。例如,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蓝莓良种“蓝美1号”具有"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、适应性广泛、种植容易、丰产稳产、果实花青素含量高和加工性能好"等优点,成为我国南方产区乡村振兴、带动农户发展的优质加工型先锋品种,到2020年底发展合计8867hm²,其中7300hm²为2020年新定植,产量达到2.2万吨。“蓝美1号”作为具有高附加值"蓝莓花青素"产品的加工原料种植生产,走出了一条"专有产品,专用品种"的蓝莓加工型产业化生产之路。

图片来源:网络
2021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
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

11/02/2021

ProduceReport.com